STORE
大記事
History
2018
一般人對木構建築的現實觀感,普遍顧慮於初期造價偏高,且維護保養不易,甚至與鋼筋水泥建造的房屋相較之下有防火上的擔憂。為了讓民眾有更多感受木造建築美好的機會,這十年來,只要台灣的公共工程願意採用木結構建造,德豐木業都盡全力參與。目前國內外地產公司、建築師及多數民眾已慢慢接受全木構系統,對德豐來說或許是這十年來推廣後產生良性效應的開始。
2017
與半畝塘環境整合集團合作完成「若合山茶屋」及「花蓮私人住宅」。
2016
與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合作「池上車站」,德豐木業負責車站大廳的木結構,包含材料處理與曲樑製作加工。這是台灣現今尺度最大的國產結構用彎曲集成材建築,也是德豐承接過量體最大的木結構工程,組裝方式以特殊內埋鐵板為關鍵,單支曲樑長度達八點五米,曲樑兩端各被一組雙曲樑扣夾接合,雙曲樑兩側再以十四支金屬摩擦栓固定一點五米長的雙T字內埋鋼板,最後固定於鋼筋混凝土的地板結構。如此拱樑組共有十九組,大廳的跨距十一點八米,縱深六十五米。
2015/12
與廖偉立建築師合作「毓繡美術館」。木結構構架中間的主樑,以V字形組合樑設計,既是結構,也是屋頂雨水排水管路,結合上大下小漸變斷面的造型柱,柱樑間以內埋的鐵件及摩擦拴接合,施工精準,組合造型亦成為空間中視覺焦點。
2015/10
德豐木業第一次從設計到完成建造的現代木構造住宅建築「半半齋」。在木業知識的基礎下,繼承傳統大木作的匠師智慧,一步一步往現代木構的方向前進。
2014
與The One南園合作進行國際級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在台的首件創作「風檐」,總共製作738根獨一無二的日本檜木柱,透過該案將台灣木作師傅的純熟手藝嶄露無遺,成為德豐木業又一新里程碑。
2013
與半畝塘環境整合集團、泰華地產合作「深圳梧桐島茶屋」,將德豐木業與台灣木建築推廣至大陸,對於公司品牌及技術的合作交流,埋下種子,期望能將台灣的技術開枝散葉,並汲取各方長處,自我成長。
2012
與廖偉立建築師及冨田匡俊結構技師合作「台中忠孝教會禮拜堂」,木構造屋頂跨距長達二十公尺,是台灣首例鋼木構複合構造的建築。
2011
與台達電基金會與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合作,進行那瑪夏民權國小圖書館木構造施作,使用國產柳杉集成材,對於推廣國產集成材有深遠的意義。
2010
檢視這十年來轉型文化工藝產業之經驗,我們決定朝向創造新的生活產業品牌發展,作為傳承與延續傳統產業新生命的開展方式。以「無名樹」作為品牌名稱,其意涵為跳脫商業與學術範疇的人為區分,以永續資源應用的角度,用心來面對所有的天然資源。
2009
與姜樂靜建築師合作「大墩國小體育館」屋頂。德豐參與材料生產,國產結構用彎曲集成材製作四十米跨距的第一例。
2006 - 2009
連續四年參與地方特色工藝輔導之社區工藝家扶植計畫,進一步落實於竹山地區竹木工藝技術與文化美感之傳承。希望持續結合在地社區之傳統竹木工藝技術與文化歷史資源,以研發出具有現代台灣意象的創意竹木工藝產品。
2005
開始陸續承接南投東埔蟬說雅竹溫泉會館、斗六石邸木構工程、草嶺寒溪呢聖山木構工程、斗六永和堂古建築再生工程、溪洲萬景展示館大木構規劃、鹿谷五坪茶屋、斗六周宅木構工程。
2000
歷經921地震後,辦公室重建讓我們開始反思木業與永續生活產業的連結,並規劃居住環境與傳統生活工藝的結合。於原有技術經驗基礎上,著手研習古木建築的榫卯工藝技術,並與當代建築材料結合,設計符合適才適用原則的當代建築結構,並以此作為轉型創新的主要思考方向。
1979
經由台灣手工藝研究所的引介與國內木材相關院校互動,並陸續建教合作申請多項木質材料物理、化學性質研發技術,皆獲政府相關單位補助及讚賞,也因此而開拓出乾燥防腐材與塑化材之外銷業務。
1977
由李成宗先生繼承德豐木業,於竹山工業區擴廠,開始投入木材加工製造技術的研發與創新。
1945
德豐木業位於南投縣竹山工業區,1945年由李有德先生創立,初期經營國產原木買賣與台灣人工林撫育,因此企業一直與台灣林業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。
© 2015 Te Feng Lumber Co.,Ltd. All Rights Reserved.
Designed by GILE